著作权纠纷诉讼前如何收集证据

17732605906

联系我们

  • 重庆金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著作权纠纷诉讼前如何收集证据

著作权纠纷诉讼前如何收集证据

作者:http://www.sanjiaolonggucj.cn 时间:2023-10-21 08:35:20

提起著作权纠纷诉讼前,请先收集这些证据!

作为法治社会,处理侵权、纠纷等等诉讼最讲究的就是证据。对于著作权纠纷也是如此,在提起著作权纠纷诉讼前,应当先收集好证据。具体是哪些呢?

一、著作权纠纷诉讼证据收集1、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重庆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

2、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

3、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了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证据。

4、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怎么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登记?申请软件著作权转让登记,包含“软件著作权转让”和“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两种。办理软件著作权转让登记的流程是什么,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软件全称:软件重庆著作权登记的软件全称,所有提交材料中都应保持一致。

软件简称:和登记证书上的简称一致,没有可以不填写。版本号:和登记证书上的版本号一致。

申请人信息:申请人为自然人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签名申请人为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转让合同:按栏目要求填写转让(或许可)方和受让(或被许可)的名称(或姓名)、国籍和地址,提交转让(或专有许可)合同。申请人应认真核对申请表格各项内容、应提交的证明文件和鉴别材料是否真实,符合申请要求;明确因提交不真实的申请文件所带来的法律后果。核实无误后,个人申请者签名或者加盖名章;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者,由单位时盖公章。签章应为原件,不得为复印件。

版权预登记是指作者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作品信息在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存的行为。公证处审核资料无误后,对作品材料进行保存,在将来发生侵权纠纷的时候,再由公证处出具公证书作为初始证据。所以,版权预登记与版权登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版权预登记是存证,不是真的登记!

目前市场上版权预登记的保存年限是5年,超过五年需要进行续费。预登记需要填写基本资料和上传相关资质证明文件进行申请,经过1-个工作日的审核后,登记人确认付款即可收到“电子数据保管与版权声明公证函”。版权的产生源于原创,原创的关键在于时间的先在性;版权的交易在于版权的授权转让,授权转让的核心在于流转的快捷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的版权领域,版权的产生与交易以数据为载体凸显了实时性、全天性的特点。版权数据依产生的不同方式分为单向数据、双向及多向数据。单向数据主要指作者每天上传的大量自己作品的数据;双向及多向数据指版权交易各方通过版权网上交易平台形成的大量网络实时数据。

公证处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纠纷解决、域外保护等环节提供公证服务,实现对知识产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保护,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版权预登记是将用户的原创作品形成的时间和来源信息固定化,将作品及时快速对该作品与上传者的权属关系,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在国家公证处进行存证。

目前,版权预登记的权威性是有的,作者在进行版权登记的同时,可以作为配合保护。

公众版权注意会发生什么侵权行为从其他人的公共帐户复制文章并将其发送到自己的公共帐户涉及版权问题,这违反了其他人的著作权问题,因此您不能随意复制它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如下: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情节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2人以上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编辑和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独家版权的图书;

(三)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录制表演者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复制、发行、传播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节目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故意规避或者破坏权利人为保护其作品、音像制品等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未经著作权或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人许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人相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变更作品、音像制品等权利管理的电子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生产、销售他人署名的假冒作品。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重庆金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